文化資產巡禮
彰化縣古蹟之旅

品味先民生活點滴芬芳

 每到星期假日,鹿港龍山寺總是人潮洶湧,而最奇特的是,這些人潮中進香客並不多,絕大多數是扶老攜幼慕名而來,拿著相機不停拍照留念的遊客,當然偶而也會上香膜拜一番,宗教、文化與觀光充分的結合。

 古蹟是人類歷史的足跡,追尋這些足跡,可以感受到先人創業的艱辛歷程,激發人們努力進取向上,所以訪古之旅,不但富有感性的情趣,更是一趟知性之旅,但許多人在訪古探幽之時,卻因事先瞭解不夠,看到古物除了驚嘆其年代的久遠之外,無法更進一步的欣賞這些古蹟之內涵,殊為可惜,因此在此特別介紹彰化的著名古蹟,才不會千里迢迢的到彰化訪古時,虛度此行。

繁榮鹿港貿易盛 腹地彰化古蹟多
 「一府、二鹿、三艋舺」人人都能朗朗上口,由此知道彰化在台灣早期開發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彰化古稱半線,清朝時,大批漢人移民進入,鹿港迅速發展成為中部地區最為繁華的城鎮,當年中部地區的商旅、貨物均由鹿港進出,港口風帆片片,岸上市井喧囂,不但商業貿易鼎盛,行郊林立,而且人文薈萃,當年風光景況可見一斑,也造就了鹿港在台灣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清代鹿港貿易繁榮也帶動文化藝術的興盛和人口的聚集,奠定了彰化成為中部地區政經中心,也造就了彰化地區眾多的古蹟,成為訪古的重鎮。

 彰化因閩、粵兩省的移民帶來了不同的民情風俗,使得古蹟呈出豐富多彩的面貌,例如現存的3大書院:道東書院、文開書院和興賢書院;昔日辜顯榮舊宅的民俗文物館,還有永靖餘三館、秀水益源大厝等曾是顯赫一時的巨族豪宅;一級古蹟龍山寺;供奉湄洲開基媽祖的三級古蹟天后宮;昔日「三巖二寺」中的寶藏寺、清水巖、虎山巖;全省唯一有人進香的土地公廟員林錫慶祠…等,都是值得遊客見證歷史的旅遊重點。

彰化縣古蹟一覽表
國定一級古蹟 彰化孔子廟、鹿港龍山寺
國定二級古蹟 秀水馬興益源古厝、和美道東書院、彰化市聖王廟、元清觀。
縣定古蹟(29個) 彰化市西門福德祠、開化寺、節孝祠、定光佛寺、康安宮、懷忠祠、關帝廟、南瑤宮、武德殿、扇形車庫、鹿港天后宮、文武廟、地藏王廟、城隍廟、三山國王廟、興安宮、丁家古厝、隘門、日茂行、南靖宮、鳳山寺、公會堂、金門館、永靖餘三館、二林仁和宮、芬園寶藏寺、花壇虎山巖、員林興賢書院及社頭清水巖等。
歷史建築(52個) 彰化市八卦山大佛、不老泉、紅毛井、銀橋、中山堂、梨春園曲館,鹿港元昌行、十宜樓、街長宿舍、玉珍齋、八堡圳取水口、福興穀倉…等。

彰化孔子廟莊嚴華麗
 其實在眾多的古蹟中,國定一級古蹟的彰化孔子廟及鹿港龍山寺,絕對不能錯過,清雍正元年(1723)彰化設縣,雍正4年(1726)知縣張鎬倡建「縣儒學」,「建學立師,以彰雅化」,當時的「縣儒學」就是現今的彰化孔子廟,也是與台南孔子廟、台北孔子廟,並列為台灣三大孔廟之一。

 早年政府遷台時,有位政府要員到彰化看到孔子廟時,發現大成門(現在大門)的屋脊上,竟然有6根狀似「煙囪」的柱子,他說在大陸看到不少孔子廟,從來沒有看到這種情形,立即詢問在旁陪行的官員,為什麼孔子廟會有煙囪,經官員解釋,才知道這是通天柱,象徵孔子其德配天地,道貫古今。道光版《彰化縣志》聖廟木刻圖顯示,當時孔子廟已有此6根通天柱,代表「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是彰化孔廟最大的特色之一。

 彰化孔子廟為4進3院的建築格局,分別是大成門、戟門、大成殿與崇聖祠。目前孔子廟的建築型制仍保存清道光10年(1830)重修時的規模。觀賞古蹟要注意的是其建築的涵意,如孔子廟正門稱為大成門或欞星門,有「取士、得士」之意。正門入口兩旁1對雕工精緻的石鼓,上雕刻有螺紋圖案,為仿效龍生九子之「椒圖」,其性好閉,所以立於門口。

 大成殿為重簷歇山式屋頂,大成門兩旁牆垣分別是「下馬」碑與「萬仞宮牆」碑,「下馬」碑以滿、漢文書「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為對孔子至高尊敬的表徵。「萬仞宮牆」語出論語:「…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依周制一仞為八尺,萬仞之意為象徵孔子學問深厚。

 彰化孔子廟第2進為戟門,是台灣孔子廟建築的首例。「戟」乃古代武器,昔時仕宦的門戶設有戟門,為訪客拜訪時,卸下隨身兵器的門廳。戟門屋脊上方有1對「龍頭魚尾」造型的動物,稱為「螭吻」,為龍生九子之一,其性好吐水,置於屋頂上,有避火災的意涵。

 孔子廟東、西廡為獨立的建築,無迴廊與戟門或大成殿相連接,大成殿前有1平台,稱為月台,為祭孔時舞六俏舞的空間。正殿面寬五開間,屋頂為重簷歇山式造型,4面設有走馬廊道。月台前有1斜面花崗石,其上刻有雲龍,稱為「御路」。昔時祭孔時,文武官員從御路旁石階,登上大成殿祭孔。

 大成殿內珍藏歷代皇帝所頒贈的古匾,有雍正「生民未有」,乾隆「與天地參」,嘉慶「聖集大成」,咸豐「德齊幬載」,同治「聖神天縱」等。

龍山寺一石一木有含意
 鹿港龍山寺創建於明末清初,原址位於鹿港舊港溝邊( 今大有街)。清乾隆51年(1786)遷建於現址,近250年史的龍山寺歷年來多次重修,最近的一次是在921地震之後,龍山寺造成重大毀損,於民國90年開始整修,為近百年來最大的修復工程。在地方人士出錢出力的配合下,歷經7年,龍山寺終於恢復原貌,妥善保存國家文化資產。

 龍山寺佔地1,600餘坪,為3進2院7開間的建築格局,由前而後為山門、五門殿(含戲台)、正殿(含拜殿)、後殿。

 山門是佛寺的院門,屋頂和孔廟大成殿一樣採雙重屋簷,4面有坡落水的形式,稱為「重簷歇山式」。兩旁的花圃內,有1對青斗石獅座,龍邊公獅,腳踩繡球,球上並雕有古代錢幣的圖紋,虎邊母獅,懷抱小獅,這對石獅的造型,身體的姿態獨特,背部螺紋式的鬃毛刻劃入微,充份表現出匠師的功力。

 前殿因為開有5 扇門, 故稱為「五門殿」。五門殿的建築格局為5開間,再加上兩側龍虎翼廊,實為7開間的立面,屋頂為3個獨立的燕尾屋脊。山門與五門殿之間寬敞的前埕,其院落進深與五門殿開間的寬度及屋簷高度的比例,幾近黃金比例,為完美建築設計的傑作。

 殿前有1對精緻的龍柱,材質為花崗岩礱石,龍柱上除了雲紋、岩石雕刻外,每根龍柱各有5隻鶴飛翔其上,象徵「十全十美」。龍邊的龍柱上有1隻鶴,口啣靈芝,鶴代表長壽,靈芝則為如意的造型,取其「長壽如意」的涵意。

 龍柱造型為龍邊龍身由上往下隨雲臨降,虎邊龍身由下向上翻騰,《易經》的概念中,乾為天、為陽、為上、為父,坤為地、為陰、為下、為母,這種一上一下的龍柱造型,稱為「乾坤交泰」,象徵「天地之氣交和,萬物生生不息」之意。

 五門殿兩旁的龍、虎堵石雕,均採深浮雕方式,龍堵的石雕構圖中,龍在空中騰雲駕霧,下方雕飾有2隻鯉魚,並以岩石做成禹門的造型,象徵「魚躍龍門」。龍的下方有1人物做降龍狀,即佛教十八羅漢中的「降龍尊者」,其衣服著有青色的顏料,也符合了五形的色彩。

 虎堵的石雕,老虎由山稜縱躍而下,回首凝視身邊的小老虎,旁邊的松樹隨風搖曳,有「虎嘯生風」之勢,而在左上方有1人物做伏虎狀,即佛教十八羅漢的「伏虎尊者」。

 五門殿正門的入口處有1對造型碩大的石鼓,採泉州石材,與大門的門臼一體成形,其主要的功用為鞏固門柱及門扇之用。石鼓下方有2個童子造型,1拿蓮花,1拿芭蕉,在裝飾的圖騰上,其象徵的涵意為「連招貴子」。

 戲台上方的藻井結構,為全台首屈一指的作品,也是台灣保存年代最早的作品。八卦藻井設立於戲台,具有演戲時共鳴的效果,「八卦」也有鎮邪、平安之意。

 泥塑的憨番位於戲台屋頂燕尾脊的下方處,憨番的型態袒胸露體,兩膝彎曲紮馬步,雙手撐著膝蓋,像似用力扛著屋脊,位於龍邊的憨番保存較佳,虎邊的憨番已經修飾過,較不具古風貌。

 正殿前有1座拜殿,拜殿龍柱的特色為單龍蟠柱,4爪握珠,口啣龍珠並露出2顆龍牙,顯得格外生動。柱身後側上方雕有鳳、麟、鶴、龜等4種吉祥動物,所以這對龍柱又稱「四靈柱」,喻為「鳳毛麟趾、鶴算龜齡」,有「稀奇珍貴、祥瑞長壽」涵意。

 正殿面寬5開間,兩旁再以八卦門連接兩廂廊,形成正殿與廂廊之過水廊道,正殿的屋頂為重簷歇山式的建築,殿宇非常的高聳,高度近12公尺,總計使用52根柱子(含拜殿),是台灣傳統建築中使用最多柱子的建築之一。

著名古蹟 值.得.一.遊
聖王廟
 彰化市的聖王廟又稱威惠宮,建於清乾隆26年(1761),為漳州七縣(漳浦、龍溪、長泰、南靖、平和、詔安、海澄)移民的信仰中心。
 聖王廟也是年久失修,直到74年定為國家二級古蹟後,80年進行重修,85年修復開放,但因在巷弄內參觀者不多。
 威惠宮為3進2院的建築格局,三川殿前有1座八字牆,左青龍右白虎的青斗石雕,雕工精緻,是清代中葉台灣石雕的作品。三川殿的屋頂採「硬山升簷式」作法,即廟宇為硬山式屋頂,正門上方屋簷升起,強化主次分明,上下封簷板相連。
 三川殿正門兩旁有1對石獅,雕刻工法蒼勁有力,造型古樸雅致,為咸豐年間重修時的作品。正殿前有1對龍柱,採單龍盤柱,無鏤空雕,左龍柱4爪不握珠,張口含珠,右龍柱為3爪握珠,口微張但不含珠。此對龍柱造形樸拙,為乾隆、嘉慶年間的龍柱風格。
 正殿的木架構為三通五瓜,即以3根通樑,5個瓜筒所組砌而成的棟架,十分特殊,在樑柱下方,有龍頭魚尾造型的木雕,稱為鰲魚,意喻「獨佔鰲頭、金榜題名」。
道東書院
 和美的道東書院為彰化3大書院之首,占地寬闊,建於清咸豐7年(1857),取其「王道東來」之意,地方俗稱「文祠」。日治時期地方士伸曾在書院創「開善社」詩社,為和美的重要詩社。
 道東書院年來也是不斷整修重建,最近的一次是在94年間完成修復,但目前有些小工程仍在施工中,但不影響觀賞。
 書院為2進1院的建築格局,分別為前殿與正殿。前埕有1座泮池及照牆,符合書院的規制。前殿旁有1座惜字亭,又稱「聖蹟亭」或「敬字亭」。古人把字紙集中,送到惜字亭焚燒,以示對文昌帝君及造字先師倉頡的尊敬,惜字亭的設立,彰顯了古人敬惜字紙的風氣。
 前殿面寬3開間,左右兩旁龍虎牆為泥塑,屋頂裝飾鰲魚的泥塑造型,有「獨佔鰲頭」之意。正脊中間有1個葫蘆,代表福氣,並有鎮煞的意味。
益源大厝
 秀水的馬興陳宅又稱益源大厝,建於清道光26年(1846),清咸豐年間,族人陳培松中式恩科舉人。目前,大厝的正門有1塊「文魁」匾,係為當時監考官所贈予。
 益源大厝為3進2院的建築格局,占地寬廣、建築宏偉,前埕有1道院門,門楣上書有「陳四裕」,益源古厝開基祖生有4子,故名為「陳四裕」,意喻陳家第2代4房皆能富裕之意。
 前埕前有2座旗杆座,為陳培松中式舉人所設置。院子中有1口井水,為昔時大厝主要飲水的來源,目前仍保存完整。
 益源大厝第2進是正廳,兩側護龍為轎廳,為昔時主人回家時,放置轎子的空間;在台灣的古厝建築,設有轎廳且屋脊採雙馬背的作法,為台灣傳統建築的特例。
 益源大厝曾一度年久失修,後人遷出,致宵小潛入行竊,寶貴文物流失不少,非常可惜,目前保存的彩繪及墨寶多是90年代初期及民國初年的作品。
 除了以上古蹟之外,鹿港的文武廟、天后宮也有絡繹不絕的進香客及參訪遊客,另外八卦山大佛、福興穀倉,及鹿港的民俗文物館、九曲巷、瑤林街古宅都是熱門景點,值得一遊。
 以上僅就幾座著名古蹟略加介紹,歡迎您找機會親自造訪,領略古蹟之美,相關資訊,可以上彰化縣文化局網站或彰化縣旅遊資訊網查詢。


 
版權所有:彰化縣政府 地址:50001彰化市中山路二段416號•電話:04-7222151•傳真:04-726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