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團隊
共造福緣 共造良田

彰化縣成立跨局室農地保護小組
  彰化縣自古即為寶島台灣的重要穀倉,南彰化地區濁水溪流域所種植的蓬萊米一向口碑甚佳,而北彰化地區的在來米更佔了全台灣地區在來米的八成,因此也延伸出非常精緻的糕餅點心等米食文化,在文人墨客歌詠下,成為本省極具代表性的特色。

認識鎘汙染
一、重金屬鎘的危害性
 2006年7月間,正當農政單位歡慶花蓮、台東等地區,所生產的「富麗米」、「益全香米」、「越光米」,紛紛進軍國際市場,並相當難得重新打進睽違30年的日本稻米市場之際,同樣是以生產優質的濁水溪米,而成為台灣重要米倉的彰化縣,卻再度陷入「鎘米事件」的泥淖當中。
 為何鎘米如此令人擔憂與可怕?因為鎘是相當穩定的重金屬,經由事業廢水排放融入土壤後,不容易被分解,卻容易被水稻、蔬菜與花木等植物吸收,遭到鎘污染的農作物,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後,會蓄積在肝臟與腎臟當中。
根據國外醫學文獻報告顯示,因為鎘在人體內相當難以代謝,而會引發多種病症。對於鎘中毒的患者,醫學界至今還沒有研發出有效的根治療法。因此,凡是遭到鎘鎳鋅等重金屬污染農地,就必須進行長期監控與管制,是讓農政、環保與醫政等單位「聞鎘而色變」的主要原因。
二、鎘污染如何形成?
 重金屬「鎘」為什麼會污染廣大的農地?在民國5、60年代,政府倡導「客廳即工廠」產業經濟發展政策,北彰化從彰化市、花壇、和美、伸港到鹿港一帶,發展成電鍍、五金、染整與表面處理等產業的重鎮,在當年土地劃分使用不明確、法令規範鬆散情況下,數千家必須使用含有鎘、鎳、鋅、銅、汞等化學原物料的工廠,在住家附近、廣大農地上與灌溉系統沿線,如雨後春筍般的林立。其中「鎘」,在早期是廣泛被用來充當生產電池、染料、塗料、電鍍以及塑膠等產業,在產製過程中主要的色素穩定劑。
 當年眾多工廠每天所產生大量含有毒性、重金屬與致癌物的事業廢水,幾乎沒有經過妥善處理,就逕行排入灌溉系統。儘管從民國70年代末期開始,各級政府已開始重視水、空氣與垃圾等三大生態污染源的問題,然而累積近30年的重金屬污染的毒害,不僅嚴重破壞原有河川、灌溉渠道的生態與環境,更造成廣大良田變「鎘地」。
三、重金屬污染農地日益嚴重環保署展開調查整治 
 從民國70年代中期開始,民間環境保護、生態保育意識逐漸抬頭,迫使政府單位不得不重視因過度發展工業,而忽略環保政策所帶來多元化污染性危害的嚴重問題。
 儘管中央成立環保署,各縣市政府也陸續成立環保局,但是這些機構沒有以往行政經驗可依循,又深怕產業外移,幾乎是以駝鳥心態來面對高度污染問題。管制工廠的事業廢水、廢氣排放以及事業廢棄物,幾乎都是一連串必須長期抗戰與整頓的「毒瘤型」問題,其中更以事業廢污水,所造成的危害最為廣大與久遠。
 受台灣地區從北到南農地遭重金屬污染持續惡化、並一再發生鎘米事件的衝擊,環保署不得不在2001年,委託顧問公司進行全台農地總調查,希望徹底解決鎘污染農地問題,經過半年廣泛性抽樣調查檢測後公布追蹤調查結果,全台共有319公頃農地遭到重金屬污染,其中彰化縣高居榜首,擁有廣達200多公頃污染農地,並且集中在東西二圳灌溉流域沿線的彰化市與和美鎮,彰化縣環保局立即依照「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規定,公告這些農地為控制污染場址,所生產稻米全數補助收購後進行銷毀,並強制農民配合休耕或限制不能栽種食用性作物。環保署更大手筆提撥約2億元的經費,以展現協助地方政府整治重金屬污染農地的決心。
卓伯源縣長站上第一線掃除污染大縣惡名
 鎘污染事件,歷經10多年,在政府砸下約2億元經費,耗費3年時間,分別透過「翻土稀釋法」、「酸洗法」以及「客排土法」等方式進行整治,儘管經由檢測證明,土壤重金屬污染層度已大幅降低,經休養生息一年後,不料,在2006年、也就是污染農地經整治後首度復耕的第一期稻作,還是發現有12筆水稻鎘含量超過安全標準值10倍以上,令眾多環保人士質疑,環保單位只是把問題往地底下深埋、治標而不治本,根本無法杜絕農地污染的陳痾問題。
 剛上任不久的縣長卓伯源,原本對環保生態政策就極為重視,認為北彰化再度出現鎘米,將會嚴重打擊整體稻米產業發展,因此親自站到第一線,緊急成立「重金屬污染農地危機處理小組」,除指示農業局立即公開銷毀22萬公斤鎘米之外,並會同污染公害防治人員,前往污染區全面清查污染源、檢測土質。卓伯源縣長首先進行相關法令的探討﹔其次是灌溉與排水系統沒有分離,沿線電鍍、五金工廠依然林立,一方面務必要總動員,清查再度遭污染的12筆農地附近40多家可疑工廠外,也要求中央應盡速修法,從嚴認定土壤中鎘含量標準,能與食用性作物一致性,才能嚴格管制與杜絕污染源。
 在緊急處理鎘米風波後,卓伯源縣長指示縣府相關單位,成立垮局室的「彰化縣農地保護小組」,卓縣長在彙整農地保護小組不眠不休、多次召開會議研討所提出的方案後,立即裁定兩項解決鎘污染的重大決策,首先、依照地方自治法制定「彰化縣農地保護條例」,送請議會審議,明定污染農地不得再生產食用性作物。其次、推動成立「農地銀行」,彙整200多公頃重金屬污染區,建構一個協助農民將污染農地出租,並轉種花卉、苗木以及生質能源等非食用性經濟作物平台。並交由副縣長楊玉珍領軍,向中央各部會爭取經費與技術資源,統籌內部局科室研議執行方向,要求務必要制定標本兼治的政策,以掃除彰化「污染大縣」的惡名。
  在振興稻米產業方面,卓伯源縣長認為,在我國加入WTO之後,締造台灣米再度回銷日本的奇蹟,顯示本土稻米獲得國際市場高度肯定,因此積極爭取彰化縣籍的知名企業「聯米企業公司」與日本廠商技術合作,所開發成功的「無洗米」,根留彰化繼續生產。聯米公司董事長莊麗珠,不僅邀請卓伯源縣長擔任行銷大使,並強調,在「無洗米」研發成功順利銷往日本後,「聯米公司」更取得日本高價米「夢美人」引進台灣的專利權,經過評選九成以上將在南彰化的濁水溪灌溉特區進行生產,預計今年元月份春耕、6月份就可收割,將有5成回銷日本,希望協助彰化整體水稻產業再升級邁向國際市場。
 但是正當中央單位與各縣市政府消極的任由大面積污染農地休耕、荒蕪之際,卓伯源縣長則是一肩扛起興利除弊的重責,不僅展現協助縣境內有效整治鎘污染農地的決心,讓優良米商根留彰化,確保受害農民權益,更重要的是替台灣各地廣大污染農地找到再生利用生機,立下革除鎘污染農地的新典範。

楊玉珍副縣長調和鼎鼐期許彰化不再生產鎘米
 再度發生鎘米事後,彰化地檢署主任檢察官張慧瓊,也啟動調查機制,針對污染源管制、污染地整治,是否有涉及人謀不贓的違法情事積極展開調查與偵辦,希望給行政單位壓力,要求縣政府對於農民權益與廣大消費者安全,要更積極重視。
 在縣長卓伯源把營造一個「優質產業與生活大縣」,列為新年度首要施政目標的前提下,又要面對司法單位重視的壓力下,副縣長楊玉珍臨危受命,肩負起「彰化縣農地保護小組」召集人的任務,並在農曆春節前邀集縣府環保局、農業局、建設局、水資源局、衛生局、新聞局以及法制室密集召開小組會議,歷經10多次會議的溝通協調,終於制定積極追查污染源、落實制定「彰化縣農地保護條例」以及推動「農地銀行」整治計畫等3大項政策,進行嚴密的分工合作,並積極尋求中央各部會的支持。
 彰化縣農地保護小組成立後,楊玉珍副縣長要求各局科室依照權責上緊發條、戮力推動。要求縣府環保局重新組成夜間假日稽查小組,全天候受理並主動追查東西二圳沿線100多家可疑非法排放事業廢水的廠商﹔責由建設局配合取締非法地下工廠,輔導遷往合法的廠所登記生產,或是促進產業升級,減少公害污染﹔縣府農業局則著手推動「農地銀行」,研議轉植苗木、生質能源方案,並建構農地承租平台﹔新聞局則配合成立污染農地轉植溝通小組,下鄉與地主面對面溝通,促進農民休耕或轉植意願﹔法制室則依照地方自治法的精神,研擬週延的「彰化縣農地保護條例」﹔縣府衛生局則強化污染區域產製稻米的監控機制,確保消費者權益。希望透過縣府各局室總動員,化被動為主動,希望從上管制污染源、以法令限制污染農地不能再生產鎘米,並引導農民配合轉植非食用性高經濟作物,希望在農民高度配合下,讓污染農地休養生息,有效杜絕鎘污染事件,不要一再重演。
 司法界出身的楊玉珍副縣長強調,經仔細研究現行法令,只發現環保署所制定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對於重金屬污染源與農地有所懲罰與管制,但是法令中對於規範農地土壤重金屬鎘含量濃度標準,竟然放寬到5ppm/kg,比法定食用稻米鎘含量標準0.5ppm/kg高出10倍以上,在建請中央政府與立法院修訂現有鬆散法令曠日費時的情況下,不如依照地方自治法制定「彰化縣農地保護條例」,再送請縣議會審定,才能夠有效約束受害農民休耕或栽種特定作物,讓污染農地不要再生產出鎘米。
 「彰化縣農地保護條例」,是縣府多方邀請產官學界的專家與學者,進行多次研討後,以確保受害農民權益、保障廣大消費者安全以及振興稻米產業永續經營等要件的前提下所制定。法令中明確針對可能污染農地的污染源進行管制與處分的罰責﹔萬一遭受有毒或重金屬污染後之農地耕作的限制﹔提出讓農民參考的農地再生利用補助與選擇方案﹔同時也制訂違反者的相關罰責。對於污染土地再生利用的多元選擇方案如下:
第一、依現行法令規定辦理休耕:這是先前與其他縣市現行比較消極的做法。
第二、依現行法令規定辦理平地造林:這項方案必須向林務局爭取平地造林專案補助經費,並依照民意要求縮短移植與砍伐的年限。
第三、輔導農民種植非實用性作物:其中涵蓋苗木、花卉等景觀作物,或是大豆、白油桐等生質能源作物。 
 楊玉珍副縣長特別在農曆過年前,委由縣籍立委楊宗哲邀集農委會、農糧署、林務局與環保署等中央單位,擴大召開「重金屬污染農地會議」,儘管縣府積極提出農地休耕、造林計畫以及栽種景觀或生質能源作物等方案,中央各單位,卻一概以經費有限或不符法令為由,進行冷處理。經由楊玉珍副縣長與楊宗哲立委一再爭取,農糧署才勉強同意補助景觀作物種子一半約250萬元經費,其他單位則確認「試種白油桐」議案,其他計畫只能再行努力與研議。
 農地遭到有毒或是重金屬污染,是中央與地方政府應該共同面對與謀求解決方案的問題,在中央與地方沒有一致性作法的情況下,無辜受害的農民更將無所適從。楊玉珍副縣長強調,彰化縣,早期因高污染工業過度集中,才能夠在台灣經濟起飛階段中,佔有一席貢獻的地位,如今卻留下慘痛代價,不應該由無辜的農民來承受﹔中央政府更不能有「過河拆橋」的心態,如何修訂環保法令,協助產業轉型、升級,甚至協助污染廠商遷離水稻專業區,以及落實「灌溉、排水分離」的工程計畫,才能讓台灣這塊有限的土地,永續的經營。
標本兼治 環保局長扛起整頓污染源重責
自從環保署在民國91年,宣告北彰化地區擁有200多公頃重金屬污染農地後,彰化縣環保局就肩負起整治的重責大任,透過「翻土稀釋法」、「酸洗法」以及「客排土法」等方式,希望能夠徹底解決鎘污染農地的燙手與陳痾問題,不料復耕後仍連續有2期水稻,共計18筆水稻鎘含量超過安全標準值。
  新上任的環保局長陳宏益評估後表示,其實除了這18筆鎘污染土地外,其他大面積經過整治的農地,重金屬污染層度的確已經大幅降低。由卓伯源縣長所指示跨局科室所成立的「農地保護小組」,不僅可強化橫向與縱向溝通,研議題出有效解決策略,並可以提高完成任務的效率。而環保局當務之急的工作就是找出污染源、杜絕持續污染灌溉水資源的管道﹔其次則是協助整治殘存遭受污染的農地。
 在整治污染源方面,縣府環保局以往只採取例行性稽查,或是被動性接獲民眾舉報後再追查,頂多只能嚇阻少部分違法偷排以及不符合放流水標準的廠商。陳宏益局長上任後,立即成立常態性夜間與假日稽查小組,希望全天候追查不法廠商偷排事業廢污水的行徑,呼籲熱心民眾與沿線農民能夠勇於舉報不法。並密集檢測與查緝灌溉渠道沿線100多家可疑廠商,輔導依規定操作事業廢污水處理設備,要求所排放的事業廢水必須符合放流水標準。
 陳宏益局長強調,經彙整資料顯示,針對遭污染農地土壤重新進行嚴密廣泛性檢測,其鎘含量依然偏低,抽查附近可疑工廠廢污水,大部分已不再使用鎘來充當穩定劑。然而透過實驗卻發現,經整治後的部分污染農地,土壤中仍蓄積有微量鎘金屬,鎘可以透過水解方式,很容易被水稻等植物來吸收,必須經過一段時間才會慢慢轉化成不容易被植物所吸收,但是到底要耗費多少時間才能穩定則難於預測。因此,陳宏益局長高度質疑,再度生產鎘米區域的地下水質是偏酸性,可能是助長水稻對殘留在土壤中鎘的吸附力,是導致一再生產出鎘米的主因。因而認為,經整治後的農地就好像人體大病一場一樣,仍需要經過休養生息,也就是說,在短期內仍很難保證不會再生產出「鎘米」。如果要採取生物整治法,就必須與縣府農業局相配合,積極向中央爭取輔導農民休耕、平地造林或是成立「農地銀行」建構承租充當植栽的苗圃以及轉作大豆等生質能源的平台,以多管齊下的方案,輔導農民不要再種植食用性作物。
 在彰化縣成立農地保護小組後,環保局副局長陳雪莉,就負責找尋可以適合替代栽種的生質能源,其中高產能的白油桐,因為是外來種植物,在林務局建議下必須進行約3年的試種期,已交由縣府農業局另案進行。至於轉作大豆方面,已經與農委會輔導的嘉義縣廠商取得初步合作的承諾,陳雪莉副局長表示,目前已分成4個重金屬污染程度不同的區塊進行試種,並與中興大學研究計畫對照實驗,第一期大豆已經採收,正進行穩定性以及重金屬殘留的評估工作,第二期實驗計畫已在年節後展開,期盼在轉植生產生質能源之後,能夠實質協助污染農地再生利用,提升農民配合栽種的誘因。陳宏益局長強調,這項一舉數得的新方案,如果試驗成功,將可大幅突破污染農地再生利用的困境,也能夠協助鎘米事件早日消聲匿跡。
 不少環保專家學者建議縣政府必須重新考量「灌溉與排水系統分離」長遠的治本方案。不少縣民可能認為「灌排分離」已經是「老掉牙」的策略方案,因為必須耗費長期的規劃、龐大的經費以及闢建的時期,從沒有看到中央或是地方政府有魄力、有誠意的想要去規劃或落實。針對這項議題,縣府水資源局代理局長范世億強調,將會先行參考以往的規劃報告,希望融入8年8百億治水防洪計畫中,一併進行考量。
農業局長推動「農地銀行」催生農地再利用
 彰化縣是聞名海內外的重要糧倉,縣境內擁有生產金墩米、中興米等優質的企業廠商,長期所生產的「濁水溪米」,以及近期所生產優質的「香米」,在全台稻米產業中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南彰化地區至今都還是農委會與眾多優質糧商選定契作的良質米特區。
 然而近年來一再遭逢鎘米事件的衝擊,已經讓生產良質米的閃亮招牌蒙塵,來自農會界的邱士平局長強調,有強烈的使命與責任,積極來擦亮「彰化縣良質米」的金字招牌。
 在鎘污染農地兩度發現生產鎘米,其實主要都是農糧署會同縣府農業局主動負責任的監控所發現,除了在民國95年第1期稻作,在20多公頃水稻田,採取130多個稻穀樣本,發現有12筆水稻遭鎘污染外,第2期也有8筆農地所生產的稻米鎘含量超出標準,都是依照監控、採樣、送檢,如發現污染就立即銷毀的嚴謹管控措施,絕不會讓任何污染稻米流入市面,籲請廣大的消費者,其實食用經過嚴格檢測才上市的彰化米,應該是更加安心。
 彰化縣政府為積極整治200多公頃重金屬農地,一再與中央單位召開「重金屬污染農地會議」,並強調地方推動「農地保護條例」與成立「農地銀行」的重要性。
 邱士平局長強調,關於「農地銀行」,未來將協調鄉鎮市公所或鄉鎮市農會規劃專責機構與人員來經營,希望訂定目前休耕中的污染農地,能夠出租或是轉植高經濟作物的平台。邱局長舉例說明,南彰化地區有眾多栽種苗木、花卉與園藝的業者,在土地利用逐漸飽和的情況下,將可以把污染農地開發成園藝、苗木專區,再把農地銀行的機制當作地主與承租者之間的平台,定訂合理的租地契約,讓污染農地迅速能夠再生利用,並且研議「原地主」有優先被承租者聘僱,協助從事農作的權利,以提升農地出租的誘因。
 在輔導平地造林計畫以及栽種景觀苗木方面,邱士平局長彙整農民的意見表示,雖然有高額的補助誘因,但是契約造林的年限長達十年,已屢次向主管的林務局反應,請中央縮短可移植、與土地買賣的年限,林務局則表示,已經朝向與高鐵沿線,防治地層下陷區的造林方案併入考量。至於有生產替代能源的企業廠商,建議轉重可以生產高量植物性柴油能源的「白油桐」林務局則建議,白油桐是外來植物,引進之後是否會引發無可預測的病蟲害,或是影響國內具有的林相生態,則只先行核可試種的議案,至少必須等待三年之後才能夠進行評估。目前經過試驗以及評估後,大面積轉作大豆充當生質能源,或是栽種短期的景觀作物,則是農糧署與環保署比較認同,而且勉強同意補助經費的方案。
 邱士平局長表示,「農地保護小組」在彙整各方意見後,除了初步擬定輔導農民休耕、轉作生質柴油作物之外,也報請中央,可透過納入擴大都市計畫開發方式,專案變更污染土地的用途,劃定為住宅區或產業生產專區的方向來努力,以避免整體稻米產業持續遭受波及。不過,卻有環保團體質疑,從農地變更成住宅區或工業生產專區,將會造成土地價格飛漲,唯恐會變相鼓勵農民蓄意污染農地納入變更區域﹔「農地保護小組」則提出,將會以一般徵收方式,限制污染區必須由政府來整體開發,以杜絕不肖之徒趁機炒作的機會。
 其實農地遭有毒或重金屬污染是全國性的議題,彰化縣政府用心提出「農地保護條例」與「農地銀行」兩項政策新方案,是替中央政府在扛責任,上級機關理當盡全力以專案方式,來協助解決陳年的污染問題,而不是以現有法令來踢皮球或打擊地方政府解決鎘污染問題的決心,如果依現有法令能夠解決,早就沒有鎘米事件再度產生。在中央與地方沒有一致性作法情況下,受害的還是眾多農民、地方產業與廣大消費的老百姓。因此,卓伯源縣長率領縣府團隊,愷切的呼籲全體彰化縣民,充當縣政團隊的後盾,支持「農地保護條例」與「農地銀行」等政策持續推行,才能迫使中央各單位高度重視,一起來掃除污染大縣的惡名,共創優質生活與產業大縣的陽光好環境。

版權所有:彰化縣政府 地址:50001彰化市中山路二段416號•電話:04-7222151•傳真:04-722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