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風淬煉下的彰化玻璃產業
京功琉璃及台明將企業產業創新歷程
明年即將成立全國唯一的玻璃產業專業區
彰濱工業區因台明將企業的關係,讓中下游相關廠商紛紛進駐,形成全球密度最高的玻璃產業群聚。28 家以上的玻璃產業,共同締造每年新台幣 200 億元的優厚產值。有鑑於此,縣長卓伯源特向中央積極爭取成立玻璃專業區,目前獲得經濟部工業局核定設立「彰濱玻璃產業藝術專區」,除了已運作的生產加工製造劃定為專區外,未來再增加品質檢測中心、教學輔導中心、研發創作中心及玻璃藝術創作共五大區,中央預計投入六億經費,使台灣玻璃產業邁向新的里程碑。
主題01〉散播傳承的種子 京功琉璃
玻璃工業辛苦難熬,年輕一輩不願投入,近幾年玻璃產業人才大量流失,只剩老師傅苦撐,就原本著名的竹塹玻璃也慢慢式微,逐漸地玻璃產業的重鎮從新竹轉移至彰化,京功琉璃便是苦守台灣玻璃產業有成的代表之一。
發揚琉璃火苗,散播傳承種子
京功琉璃為了提倡琉璃藝術,近年來在董事長林世銘的帶領下,以建教合作方式提供場地給各高中職美術科與各大專院校美術系,教導最能表現琉璃藝術、失敗率最高、手工無法製作的高難度角度脫臘工程。由學校延展至在地的學生,到地方性的公司員工,希望能有更多人接觸琉璃,親手摸到、玩到,產生興趣,讓大眾與彰化琉璃結下緣份。
美哉琉璃,讓人愛不釋手
以美術燈起家的京功琉璃,從毛玻璃到彩色玻璃
,探索燈罩的各種製程技術等,一路歷經挫折,卻依舊堅持發展琉璃藝術,這種熾熱的堅持感動自琉璃的美奐,讓人愛不釋手。
琉璃與玻璃不同,在於添加氧化鉛、氧化鐵等礦物質後產生質變,製造過程繁複且嚴謹,必須經過47道工法淬練,在低溫條件下需要的凝固時間長,容易在表面產生氣泡且難控制爐中變化,因此,琉璃成品較不易控制且失敗率頗高。
將琉璃生活化、平價化
有別於琉璃藝術家走高單價創作的路線,京功琉璃試圖將琉璃生活化藉以廣傳,其以貔貅、如意、海芋等造型製作門把,並將琉璃作品應用在磚瓦等建築素材上,且致力改變燒製法,降低失敗率。此外,其作品多以寫實為主,明顯與寫意派的藝術家作品不同,例如為特色產業所燒製的琉璃形象作品
(琉璃腳踏車等);代表馬到成功的駿馬;以及最新研發以玉器結合琉璃的白玉琉璃等,綻放充滿人文慧頡的彰化之美。
京功琉璃特別重視創意與務實的結合,其要求設計者必須親臨廠房,瞭解生產技術,藉以深邃產品研發能力,落實市場區隔的目標,促使琉璃作品打破高價化的刻板印象,邁向平價、生活化的精品。
打造晶宇瓊樓的琉璃夢
京功琉璃還有另ㄧ個更大的挑戰,將與彰化的玻璃龍頭台明將合作,打造一比一等身比例的琉璃天后宮,製作其中的龍柱與媽祖神像,這個讓世界琉璃產業驚為天人的挑戰,吸引彰化縣所有的玻璃產業共襄盛舉,圓滿彰化玻璃的驚世創舉,這背後還有一個比玻璃更加晶瑩剔透、純潔無暇的遠大企圖心與夢想。
主題02〉比信仰還堅定的夢想
台明將企業
彰化文化的新地標—玻璃天后宮
台明將的玻璃天后宮是總經理林肇睢與廠商共同的構思,林肇睢希望集合同業,展現台灣最頂尖的玻璃技術,以一比一的比例,重建清朝時期的天后宮,其中屋頂、牆壁、地板、神像、龍柱皆為玻璃製成,這個空前的挑戰不只是個構想,事實上,台明將已付諸實行,預計三年後完工,屆時玻璃天后宮將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建立的不只是前所未有的玻璃建築,也是彰化縣,甚至是整個台灣的玻璃新地標。
以天后宮為主題,林肇睢表示,因為媽祖是最能代表台灣的民間信仰,也是彰化的文化特色。在文化層面的意義上,鹿港是彰化縣的文化重鎮,而天后宮是鹿港的文化地標。媽祖、鹿港,以及鹿港的傳統木工家具等,三者匯集成彰化縣令人矚目的文化元素。然而,許多人並不知道,其實玻璃產業也與鹿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起源於嫁妝的玻璃產業
鹿港曾以木製傢具聞名全台,最為精雕細琢的木製傢具無非是紅眠床及嫁妝用的鏡台,其中鏡台除了木工之外仍須搭配鏡子。光復後台灣並沒有玻璃工業,因此鏡子多從老舊建築物上的玻璃拆下鍍上水銀,直到1955年,新竹才出現第一家玻璃工廠。
台明將的辦公室入口至今仍擺放一幅相片,相片右方為古式建築的雕花窗櫺,相片左下角馬路上一位路人背對鏡頭走過馬路。林肇睢說,照片中的路人就是台明將的第一代,他的祖母,在民國32年創立信利行,為台明將企業的前身。
時隔60多年,照片中的窗櫺成為琉璃飾品擺放在台明將辦公室的入口處,做為玻璃歲月時事變遷的歷史見證。
颱風眼理論-群聚共榮的玻璃產業
「台灣的中小企業產業經營是一條不歸路。
」談起台明將的創新沿革,林肇睢以這句寓意深遠的話開頭:「不是規模小小,做到倒為止,就是得長期抗戰,無限擴充啦!
」
對照歐美許多百年企業,深深感嘆台灣中小企業缺乏長遠的眼光與永續經營的企圖
,平均壽命只有十幾年左右。他堅持基礎建立穩定發展遠比獲利重要。回憶71年進入台明將
,雖然與父親的經營方式有過無數次衝突,在爭執與聽從之間協調推動,慢慢將公司由人治化的管理轉向組織化、制度化的管理。
其中在經營上,最為創新的概念,便是結合產業共同合作的「颱風眼理論」。昔日的台灣產業習慣單打獨鬥,甚少有合作的概念,因此在經營上時常走向大型內化,舉例來說,有訂單沒器材便採購器材;有訂單有器材沒人才便徵求人才;有訂單有器材有人才沒倉庫便蓋倉庫。如此循環看似規模增大,實際上卻是成本上升利潤降低。
「同業共同合作,是基於理想的追求,想做出代表台灣的產業。」長期從事玻璃產業,林肇睢發現台灣的玻璃密度是世界最高,若能聯合起來,群策群力必能發揮最強的力量。
林肇睢以倡導產業群聚,專業分工,委外代工的理念,在1994年帶領台灣的玻璃業者打敗來自世界各國的競爭對手,拿下IKEA的大訂單,並由45家協力廠商分享利潤。
能讓同業如此信任,林肇睢表示,這也許是因為他當過20多年的宮廟主委,與神明有很長時間的工作互動,長期無薪資的義務付出,使他學習到截然不同的經營理念。
「想獲得信任,必須先有無私的付出。」這樣的思考模式與傳統的中小企業大不相同,台明將提供設備、無息資金、場地供放置原料與成品等措施。對於新加入團隊的伙伴,台明將優先填滿合作伙伴的生產線,若是台明將的生產線營運也超過 80%,就再尋求新的合作伙伴,讓自己的生產線保持 20%的空檔,如此一來,便可以隨時做為同業的後盾,防止各種經營風險與意外。
2006年台北國際家具展的玻璃專區,台明將帶領夢幻團隊:大濠、福華、海鷹
、鉅基、展山、麥頓、峻鋐、元琦與芳德公司,在國際世貿中心的玻璃加工專區展示商品,世界一流的品質讓許多人認知到台灣已儼然成為玻璃傢具王國。
四面亮麗,八方驚奇-台灣玻璃館
台灣玻璃館也是起因於產業合作的實際考量,以提供空間讓所有廠商展示商品,原本是做為眾廠商外銷出口的樣品室。在去年卓縣長蒞臨參觀後倍感驚艷,卓縣長希望彰化玻璃的晶瑩、夢幻、唯美,也能讓一般民眾看到,就這樣從去年端午節開放迄今,每日前來參觀的遊覽車不斷,從此全年無休。
以「四面亮麗,八方驚奇」為座右銘,台灣玻璃館展示許多特色玻璃,如:建材玻璃、傢俱玻璃、傢飾玻璃、藝術玻璃,皆完整呈現觀眾面前,提供零距離的晶瑩接觸。
許多民眾對於台灣玻璃館中展示的台灣玻璃精品大感驚奇,有些甚至感覺相當眼熟。林總經理說明,日本小樽與義大利威尼斯都以玻璃聞名,許多台灣觀光客到小樽與威尼斯都特地帶玻璃工藝品回來,然而他們卻不知該地的玻璃工藝品有一半來自台灣,飄洋過海外銷的產品,再高價購買回原產地,這種有趣的事,可是屢見不鮮。
人愛自然,自然化人-將林教育基金會
台明將的夢想是冀望將玻璃發展成台灣特色產業的代表,讓許多人對台灣的玻璃工業蔚為驚嘆,而這些動力,都來自於其長期尋找的一個夢,一個比產業更大的夢。
玻璃產業是一個夢,玻璃天后宮也是一個夢,林肇睢的夢想不只於此,另一個更為動人的夢,是將對台灣土地的愛,延伸到青少年的品格教養,以生態保育與青少年品格發展推動為主軸,成立了將林教育基金會。
林肇睢認為近年台灣社會變化劇烈,低收入、單親、弱勢、外籍新娘、隔代教養等等社會問題使得青少年品格發展成為社會隱憂。
將林教育基金會以九二一災區南投縣國姓鄉為起點,從事造林、塑造生態棲息地。對青少年的品格教養,並非來自強制性的教育訓練,而是讓大自然成為青少年的導師,讓青少年接近大自然,呵護大自然,讓他們對大地有愛,進而將這份對土地的愛推已及人。
這些計畫,與玻璃天后宮一樣,都還在進行中,預計3年後,生態教育園區將會正式發表,希望屆時能讓願意付出的有心人遇上需要被關懷的青少年,讓這兩群人互相交融,結合成為一股更強大的慈善動力,讓夢想蔓延,讓夢越做越大,從個人到玻璃團隊、甚至感染到整個台灣社會。
「樹種下去並不會明天就長很高,需要等待,也需要忍耐。夢想也是如此,這個夢如果有一天達成,將是畢生最大的樂事,如果做不到,我也能盡情築夢樂在其中而感到踏實滿足。」林肇睢輕鬆微笑地說著,夾著爽朗的笑聲中,讓人感染堅定的夢想逐步實現的氛圍,綻放出比玻璃還晶瑩剔透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