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級分狀元的養成之路
母親,是孩子成就的推手專訪潘秀貞(葉淨元的媽媽)
  潘秀貞調教出三個謙恭有禮、表現亮眼的孩子,老大葉淨元,今年通過推甄,錄取台大醫學系。


學前教育,品格是關鍵

  潘秀貞談起他們家的家教,很難想像眼前這位說話輕聲細語的小女人,也會板起臉孔、斥責孩子的錯誤,拿起藤條打手心、打屁股。
  「孩子小的時候講不聽,就必須用嚴厲的處罰,讓他知道嚴重性。但是處罰完了,親子關係一定要修復,抱一抱,讓孩子知道父母的處罰也是一種愛。處罰時不能有第三者在,這樣會傷到自尊。」
  孩子挨打的原因,大多是態度不好,「記得有次淨元對奶奶說話不禮貌,就挨了一頓板子。」剛開始潘秀貞在處罰孩子的時候,同住的婆婆一定會阻止,「但是我跟她說:『媽,我在教孩子,您不要插手。』一次兩次三次,她發現我很堅持,也就放手了。」在這種時刻

,先生的態度是最大的關鍵。「我很感謝我的先生,他一直跟我配合得很好。」

聊天,最佳的親子溝通
  孩子很小,潘秀貞就跟他聊天。「我很喜歡跟孩子聊天,透過聊天,更瞭解他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新知識、新觀念。孩子功課繁忙時,利用接送的時間聊聊,知道他們學習的情況、情緒,再適時安撫、開導。」
  孩子越大,潘秀貞就越來越少板起臉孔訓話。「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看法,與其一味的要求他們接受父母的想法,倒不如跟他們真誠的談談,這樣反而會願意聽父母的觀點,再自己做判斷。」

我是快樂專業的母親
  潘秀貞並未將自己的期望投射在孩子身上。她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得到成長,從專職母親的身份中得到成就感。
  對這位專職的媽媽來說,孩子的教育,是她終生經營的事業;無疑地,「母親」是她最引以為傲的頭銜。

 

96年大學學測滿級分-葉淨元
  民國84年,葉淨元小學1年級,我是他的級任老師。開學第1天,他那雙沈穩專注的眼睛

,在台下閃閃發光。

面對失敗,以反省代替埋怨
  從小到大,葉淨元對於學習總是興趣濃厚,不曾因為考不好而對學習產生排斥,成績的起落從未成為他的挫折。不過,國中帶隊參加網界博覽會是他第一次的失敗經驗。
  「網界博覽會是我第一次帶隊參加比賽。我們花很多心思,學校也看好我們這一組,資助翻譯,讓我們參加國際賽。結果,國際賽、全國賽都沒有得到名次,縣內賽只拿到佳作;反而另一組看起來不怎麼認真的拿到縣內第 3名。那時覺得自己時運不濟,爸媽剛開始安慰我,後來嚴詞要我自己想想,過程中哪裡出了差錯?剛開始我聽不進去,在反省自己的過程中,發現是沒有尊重其他組員的意見,一切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我因此也學到用反省來代替埋怨,這樣才能進步。」

獨特的領導能力
  高中時代,葉淨元組隊參加第一屆智慧鐵人創意競賽國際邀請賽時,國中的失敗經驗,果然化為成功的基礎。
  「組隊之前,我先找同學討論,決定把參加『智慧鐵人』所需要的能力劃分為美工、向心力、學科、雜學、創意、體力等,做成一個能力值表,照表選人。比賽過程中,本來要拼闖關第一,因為粗心,比賽中段被別的隊伍追上來,變成只能拼主題任務。那時離驗收任務只剩10小時,可是我們完成不到30%,更糟的是全組陷入低潮。那時我想,身為組長的我該怎麼做?我率先拿起鐵鎚開始做舞台布景,用言語激勵組員,等組員從低落的情緒中振作起來,馬上分派工作。結果奇蹟似的獲得國際和國內的雙料冠軍。在這次比賽中,我學習到尊重專業和協調工作的技巧,更體認到一位領導者的任務。」
  葉淨元所帶領的這個團隊受到媒體注目,甚至吸引一些研究生的興趣,將他們列為研究對象。訪談過程中,他省思自己優於別人的特質:「也許我蠻適合去帶領一個團隊,因為我喜歡跟人互動,也比較擅於用口語表達自己的想法。」

無限可能的未來
  現在,18歲的葉淨元選擇進入台大醫學系。他從小喜歡為人解決問題、探索人心,對於心理學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加上讀了洪蘭教授一些腦神經科學的書籍,他覺得醫學可以是科學與人文的調和,日後可結合相關面向,揉合出貢獻社會的智慧與知識。
 

版權所有:彰化縣政府 地址:50001彰化市中山路二段416號•電話:04-7222151•傳真:04-722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