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水龍頭故鄉的榮景
 

  生產水龍頭、衛浴五金外銷的鹿港鎮頂番地區,有「水龍頭的故鄉」之稱。區內200多家工廠形成產業群聚,養活了數萬個家庭。對於台灣經濟奇蹟,也有不容忽視的貢獻。

客廳即是工廠
創造水龍頭製作榮景

  40多年歷史的逢威公司,外銷水龍頭與水五金零件,年營業額超過2億元。負責人葉賢煌說,40年代頂番第一家金華鐵工廠,是水五金產業的始祖。當時他父親葉連興即在此從事鑄鐵及建材小五金的製作,之後人員開枝散葉自立門戶,「客廳即工廠」成就了頂番的企業規模。
  回憶當年,葉賢煌記得台灣最早期水龍頭廠商只有南北兩家,北部莊頭北;南部電光牌。目前的衛浴大廠和成牌,那時還在做窯業。2大廠所需的部分零件,拿到頂番來製作,業者從中學到技術。他們從閥類(註)做起,之後美商來台尋找水龍頭製造商,頂番即接單外銷美國,繼而幫國外大廠代工。

    葉賢煌的弟弟葉賢明說,頂番的優勢在於效率的供應量,自然的群聚效應產生衛星工廠,大家分工合作後勤供給強。周邊的配件廠、零件廠、電鍍廠等支援加工體系堪稱完整。廠商距離近,交貨給下一製程快速,早上做好,中午送去加工,下午組裝,傍晚就趕出貨,把四處奔波的時間全給節省掉了。


水五金產業的困境
  頂番水五金,長期面臨工廠用地不符合電鍍廢水排放違法等環保問題,加上成本提高,逼得工廠紛紛外移,比起全盛時期萎縮將近3分之2。葉賢煌說,很多國外訂單轉移到中國大陸,台灣廠商無法吸收新產品資訊,研發更為困難。


建構群聚產業的效應
  五金產業的困境,鹿港鎮長王惠美看在眼裡,她向縣府與經濟部提出輔導產業升級需求。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因此與工研院合作,推出頂番區地方群聚產業規劃構想計畫,規劃建設頂番區為五金產業基地及技術研發中心,發揮產業群聚效應。

    王惠美說,頂番區雖為小五金生產集散中心卻缺乏規劃,工廠與住家混雜,不僅污染環境,也影響居住品質。規劃中的五金專區配合生產技術的引進與提升,發展機械零件製造能力並打造頂番區產業國際形象,協助品牌建立開拓新市場,提升藝術和安全水準,促使產業各項標準與國際接軌。


頂番產業重現曙光
  頂番很早就是產業群聚區,政府長期漠視致使工廠出走,業者埋怨如果早把這裡規劃成工業區,很多困境就不會延續至今。區內廠商業務量逐年萎縮,極需政府協助力挽狂瀾。

  葉賢明強調,產業群聚一旦消失就很難重建。慶幸有縣府、鎮公所重視,讓頂番的水五金產業再現榮景可期。

彰化縣推動SBIR計畫
  彰化縣為全台第3工業大縣,工廠迄96年底已超過17,000家,為協助縣內中小企業創新研發,縣府與經濟部合力推動SBIR計畫(彰化縣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依據地方產業特色及產業輔導政策,區分為光資通、機械、運輸工具、民生化工、生物科技等五大領域,目標完成15-20家小型企業廠商計畫審查與簽約,並與學術界合作,落實產官學共同合作促進本縣產業技術升級。彰化的水五金產業正是SBIR重點輔導計畫之一。

 

版權所有:彰化縣政府 地址:50001彰化市中山路二段416號•電話:04-7222151•傳真:04-722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