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彰化縣福老客文化研討會 魏縣長與會勉勵

         為振興福老客文化,並使年輕一代認識自身的客家淵源與文化特色,進而認同自己的福老客身分,彰化縣政府與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於25日上午在埔心鄉演藝廳舉辦「2016 彰化縣福老客文化研討會」,彰化縣長魏明谷、立法委員陳素月、埔心鄉長張乘瑜等人與會,縣府民政處長杜國忠擔任開幕主持人,魏縣長期望彰化縣的文化能有更多元的發展。 
  與會貴賓有縣議員李清木、永靖鄉長詹木根、各級民意代表、各級學校代表、地方仕紳、相關人員等人與會。 
  當日計有六場次,研討會內容多元充實,第一場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古蹟系兼任助理教授邱彥貴主講,埔心鄉長張乘瑜與談;另還有主講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吳中杰、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教授王志宇、明道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兼人文學院秘書謝瑞隆、彰化縣客語薪傳師兼員林郡文史工作室主持人邱美都、都市計畫技師兼前雲林縣都市計畫委員林豐澤,以及與談人還有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博士吳正龍、彰化文史作家兼法學士曾慶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副教授兼系主任王貞富、彰化文史作家兼前彰化縣文化局長陳慶芳、以及張志成等人與談;最後綜合討論則由國家人權博物館副研究員兼研究典藏組長謝英從擔任主持人、客委會副處長廖美玲與會。 
  魏縣長表示,這次研討會結合在地與外縣市關心客家文化的文史工作者,共同探討彰化縣客家文化的沿革,期望透過研討會讓民眾瞭解福老客,喚起客家人後代對自身身分的認同,進而對語言的學習、文化的傳承有興趣,特別感謝客委會的協助,縣府未來也將持續辦理客家文化的活動。 
  張鄉長指出,這次研討會在埔心鄉辦理具有指標性的意義,近年來學者專家調查,埔心鄉是彰化縣福老客比例最高鄉鎮,有超過80%是福老客,埔心鄉現在透過客家文化的積極認同,去做相關亮點的串連,除了針對文化歷史建築、老舊客家文物的保存之外,也期望透過客家文化與血統的認同,發揚客家精神,行銷埔心特色,使埔心鄉成為未來閩客文化融合特有的觀光景點。 
  客委會公佈過去調查彰化縣的客家人口僅七萬多人,廣義的來說也只有九萬多人;但針對這份調查結果,彰化縣政府自2005年執行《彰化縣客家族群調查》開始,十幾年來陸續有許多專家學者投入彰化縣的福老客研究,指出彰化縣明、清時期就有客家先民來到彰化拓墾、定居,三百多年來在此繁衍與閩南族群融合,以此推估彰化縣「福老客裔」人口應該遠超過23萬人,甚至可能多達40萬人,主要分佈在大村、員林、埔心、永靖、田中、田尾、竹塘及溪州等八個鄉鎮(市);還有清末、日據時代,從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南遷彰化的客家人,主要分佈在二林、竹塘、埤頭、溪州、花壇、芬園、福興等七個鄉鎮,因此芬園鄉早在民國98年(全縣最早)就有客委會補助相關客庄生活環境營造。 
  所謂「福老客」並不是一個新的族群種類,而是形容客家人被閩南人「同化的現象」,彰化縣是全台灣首次發現這種「被同化現象」的地方,也是世界研究福老客議題的先驅。雖然福老客在語言上已不使用客家話,但仍保有客家傳統的信仰、祭拜祖先的方式、客家式詞彙、飲食習慣等生活習俗,並融合「閩南」與「客家」的文化特色,如語言上有獨特的永靖腔、員林腔(永靖枝仔冰冷冷硬硬);建築上有埔心武舉人故居、永靖街老街、永靖忠實第等豐富資源。 
  雖然彰化縣福老客的人數最多,文化資源也最豐富,但仍不敵全球化及都市化的影響,福老客文化日漸式微,許多年輕一代完全不認識自己的客家淵源、文化特色。因此,這次研討會特別以「發現→認識→認同→呈現」四個主題來規劃,擴大邀請縣民來參加,帶領大家從「發現」何謂福老客;介紹彰化縣福老客族群的分佈、語言特色、信仰習俗,以及近年彰化客語薪傳師們在恢復使用饒平、四縣、海陸客語的情況,讓大家更「認識」彰化的福老客文化特色,進而「認同」自己的福老客身分;會中邀請專家分享相關的詔安客文化營造經驗,引發大家想像未來如何「呈現」彰化的福客特色,再透過綜合討論彙整大家的意見,作為彰化縣政府推動縣內相關客家政策參考。 
  彰化縣政府相當注重縣內客家文化的推廣與發展,並積極推動客家相關建設。歷年來承蒙客委會支持,自2007年起陸續給予12鄉鎮(市)經費補助,包括執行9個鄉鎮(市)客家資源調查以及11處客庄生活環境改善工程,成立彰化第一所客語生活學校(溪州鄉成功國小西畔分校),將彰化縣三山王國文化節列入「客庄十二節慶」,及「桐花祭」、「全國各家日」等活動補助,共計131項軟硬體計畫,總金額超過九千萬元。 
  今年客委會再度補助縣府執行「客家生活環境營造計畫地方輔導團」及「舊濁水溪北岸福老客客家文化再發展」兩個計畫,整合福老客最密集的員林、埔心、永靖、社頭、田中及田尾等六個鄉鎮(市)的福老客相關資源,從「文化保存」及「產業加值」兩大面向進行整體規劃,以落實客家基本法傳承客家文化、繁榮客庄產業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