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NO.7美好彰化第七期電子書
P. 7

 「在山田裡閱讀,以自然為師, 成為社會學習的培養皿。」
科技改變著今日學習環境的管道,當地球越趨扁平,人更需要與世界產生直接連結,傳 統學校教育的套裝知識已經過時,移轉成經驗知識的教育革新正是當代共識,未來的學習, 將在互動環境裡自主發生創意思考。本期走進三個彰化共學共讀場域,透過居民與地方、 學生與聚落、學校與孩子,每個孕育共學教育的培養皿,正活絡地重組學習的想像。
    抵達竹塘鄉土庫國小時,校長謝秀華站在左側兩棟重 新整修過的日式木造建築前,以溫柔堅定的語氣,開始 說起建築歷史。土庫國小去年剛慶祝完 60 週年校慶, 全新的圖書館「ㄎㄨ ˋ 書房」兼學校社區共讀站也正 式開放啟用。
設置在五十年歷史日式建築內的圖書館,早因設備老 化而失去作用,數年前一場颱風,建築受損嚴重,圖書 幾近全毀。「那個天災可能是讓我們華麗轉身的機會, 過去的狀態只是舊有的累積而已,或許老天給予一個改 變的契機,使共讀站的特色更為明顯。」
藉著因災害而產生的整修機會,加上透過政府協力輔 導學校社區共讀站的轉型,促進社區民眾走進學校與孩 子共學共讀,同時提高空間使用率與社區民眾閱讀率, 縮短城鄉學習差距。
因為學校社區共讀站,延伸閱讀路徑的時 間軸
學校社區共讀站的誕生,來自教育部國教署的「校園 社區化改造計畫」,面對缺乏大型公立圖書館的鄉鎮, 必須輔導既有圖書館的活化與閒置空間共享,提高社區 閱讀與學習風潮,除了打造成社區友善環境,也鼓勵學 生帶著書本回家,與家長一起共讀成長,假日舉辦相關 活動,再帶著家長、親戚與鄰里一起走進校園,孩子影 響家人,進而影響社區,教育就在此產生循環。
謝校長笑說,推廣社區閱讀普及時,更應該發揮學 校的教育力量;環境改造帶來的明顯變化,反應在孩子 們閱讀習慣的生活化,老師們推廣讀書的專業度跟著優 化,讓孩子閱讀不偏食,但最大成就,仍在家長參與度 的強化。因為學生數少,所以學校與家長之間的關係相 對更為緊密,家長不僅會問孩子今天借了什麼書回家, 主動分享共讀心得,或是提出購置新書建議;校方購書 選擇時,也會考慮適合親子的多元選書。
  共學培養皿
攝影—王郁瑋
撰文—林凱洛
土庫國小 學校社區共讀站
 






















































































   5   6   7   8   9